You are here

創業態度決定一切(下)

鍾案平 16-02-2017 10:53 |

【e-zone 專訊】綜觀《全球創業觀察(GEM)香港及深圳研究報告 2016-17》的研究範圍內 66 個經濟體,深港非正式投資者「很慷慨」,分別貢獻達 70,565 美元及 76,112 美元。研究亦發現,2009 年時深圳多向家人要錢創業;去年,首選集資對象已變成朋友和鄰居,情況跟香港相若。

研究團隊引述專家指,兩地行業應互補優勢,並建議:

  • 合作發展物聯網、智能城市、健康科技、電子科技、金融科技或電子商貿等行業。
  • 開展以跨境創新、人才共享及強化知識交流為目標的聯合研發計劃。
  • 推動跨境教育,通過開設更多世界級學術機構照顧兩地學生,促進文化交流。
  • 協調港深創業政策,如為創業家簽發聯合護照,便利初創企跨境營運。

    (右起)中大校友及初創企業 CodeX Genetics 創辦人余志承、中大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大商學院管理學系副教授區玉輝、浸大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副教授 Marta Dowejko 及社會企業 Easy Green 創辦人莊恩傑。

無創業環境變死城?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認為,報告證明國內其他地區已經飽和,很多人嚮往深圳和香港的創業生態,香港人本來就是「機會主義者」,「無嘢好做先去創業」或許是部分理由,但容易成立公司做生意也是香港優勢。至於深圳創業資金多來自家庭及近鄰,他認為國內貧富不均問題比香港嚴重,要創業的確要靠父幹和苦幹。

陳家豪強調,是否有正職跟創業無關,缺乏創業環境的城市,競爭力反而下降;有創業環境,城市才有空間改變和調節定位。因此,無出色、「無嘢撈先去創業」的心態必須改變。

毋須「港深捆綁」?

本身也經歷創業甜酸苦辣的智能手機軟件開發商 Innopage 創辦人李勁華,指任何地方打工仔當然會認為創業是商機,但始終淪為「口號」,尤其所謂中港合作開拓創業環境,其實並無實質意義,對香港人助力不大。

香港發展物聯網、智能城市,其實毋須深圳幫手,推動跨境教育合作、向創業家簽發聯合護照等建議,更是「多餘」,一來香港人跨境工作無問題,至於向外籍人士發「聯合護照」,各國獨自決定向深港兩地人士發簽證已可,為何要「港深捆綁」?總之除了正常生意來往,他實在想不出港深如何合作。

https://ezone.ulifestyle.com.hk/article/1817082/%20%E5%89%B5%E6%A5%AD%E6...

Date: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7
Media Name: 
e-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