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的「教育創新」
近年,專上學界創業風氣日盛,同學在畢業後,除投身職場或持續進修外,毅然創業者眾;當中更不乏在學學生,早在求學期間投身創業界,及早累積實戰經驗和業界人脈。筆者以及一眾業界同儕固然欣喜,同時亦思考着一個問題:我們應當如何在課堂上教育創業?筆者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釐清「創業」和「創新」兩個概念。
「創業」和「創新」絕非僅一字之差,然而,普羅大眾或學生,甚或部分教員亦未能充分理解兩者差異,容易在課程設計與學習的成效打折扣。筆者在此舉一例:敝校的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其中一個專修範圍為創業學(IBBA-ENT);與此同時,有另一個創業創新副修課程(EPIN),供全校學生選修。每年總有部分學生計劃選科時,向我們查詢兩個課程的內容,應該選讀哪個課程云云。誠然,兩個課程有相類近的內容:包括培養創業家精神和心態、運用設計思考的排難方法、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再從初創或其他企業提供的實習工作中實踐知識和經驗;為此,學生或會在兩個課程之間感到困惑,可以理解。
關鍵差異在創造價值
筆者認為,兩者的關鍵差異在於其創造的價值。「創業」傾向如何建立初創企業,發掘機會、獲取資源,在急速轉變的環境下,如何克服市場障礙,建立一套可持續獲利的營運模式,好讓初創企業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在此筆者必須強調,初創失敗率奇高,創業教育與其說是一套成功學,倒不如說是一套失敗學:一方面學習如何盡量避免失敗,另一方面學習如何面對失敗再接再厲,抓住另一個機會。而「創新」則集中於科研發展,尤其重視以商品或服務為本的一條龍過程:如何將學術上的科研成果,透過知識轉移,轉化成現有市場上的新商品、改良成更高效的生產方式,甚或創造全新市場,從而創造價值。
從以上比較,可以帶出以下三大要點:
一:創新並不僅限於初創企業。一般認為初創企業較有創新元素,才得以在現有市場立足一席之地;而一眾跨國企業百年老號,因忽略創新而落得慘澹下場,同樣不勝枚舉;當然,本文「講創業」、「教創業」,故將集中討論初創企業的創新。
二:一個成功的初創團隊,必須同時具備「創新」的科研實力,以及「創業」的營商和商品化能力。初創企業不僅強調經濟和商業考量,更要深入了解自家的科研成果,甚至預測學術界和市場上未來數年的科研趨勢,才得以精準切入市場,突出自身研發產品的市場價值。
三:初創團隊尤其着重團隊溝通能力。一位同時通曉創業和創新的通才是少數,更多的情況是一個團隊裏,同時有專責科研的創新專才和執行商業決定的創業專才,各方如何充分合作,賦權團隊其他成員發揮所長,將會直接影響創新的成果及初創企業的價值。
回到教育,上文提及釐清「創業」和「創新」兩個概念,筆者並非認為需要切割「創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相反,兩者必須雙軌並行,才能為學生帶來最大益處;但大學教育始終側重於培養個人本科專業知識,學科分界、學分制度、課室授課為主的教育方針容易局限了創業教育的原意。近年,大學愈加重視跨學科,紛紛投放了更多的資源在跨學科課程和研究項目;然而,創業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讓個別學生融合不同領域的知識,而是以團體為單位,同時「創業」與「創新」以解決市場或社會某個問題,或許「創業教育」本身就需要有更進一步的「教育創新」。
綜觀全球,其他院校的教育創新經驗,不少都值得借鑑。素來校風崇尚自由、長年孕育引領全球創業創新人才聞名的史丹福大學,曾提出過極具前瞻性的「史丹福2025」,勾畫出未來大學和大學教育願景藍圖。筆者在此借鑑「史丹福2025」,幻想一下「創業教育」,大膽卻又令人嚮往的「教育創新」。
首先,大學學制毋須局限在特定年齡,學生一生中隨時需要,就可以到前往/回來學習的開放環型大學(Open Loop University)。現時即使有意全力投身創業的學生,總需要特別大的勇氣和決心去跳出校園轉換跑道。未來的創業教育,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生涯規劃需求,自由選擇學習、創業或其他體驗安排,有必要時重回校園精進。屆時大學裏同儕年齡經驗各異,擴闊彼此視野,激發創意。學生透過學習、體驗、修正的環型旅程,學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營運初創時面對的確切問題。
其次,課程安排更具彈性(Paced Education),重新設計學習模式。有別以往就讀本科,依照課程設計修讀學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在不同學習階段,確保學生真正學到不同知識才跳到另一階段。而現時的學系專科分類,將會翻轉思考(Axis Flip),以能力取代專業知識,當中包括溝通協作能力,學生如何與初創團隊合作,將會是整個課程的其中一大重點。最終,學習績效將取決於有意義學習(Purpose Learning),學生將會感覺到自己所學所做,將會是為營運一所實實在在的初創企業,為市場或社會解決一些真實問題。
當然,這項革命性的教育創新願景,比「十年工程」還要宏大,更為複雜,需要社會各界共同認可支持。眼前比較可行的計劃,筆者則認為是跨學科、團體導向課程,要求學生在修讀整個課程期間,以同一團隊、同一初創企業計劃為重心,建立連貫、有意義的體驗式學習。創業教育的教育創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作者吳頴鋒為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文網址: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21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