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風盛 本地初生企業增逾2倍
近年掀起創業風,隨着共享空間及初創加速器不斷增加,創業生態改善,有研究發現,香港由09年至去年成立不足3個月的初生企業增逾2倍。
有初創認為香港在人才方面有優勢,但欲打入內地市場時遇上申請有關資格的難題,冀政府提供支援。專家建議深港兩地互補,在物聯網、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方面合作,推動創新。
初創企業Codex Genetics的基因測序平台有助癌症病人配對個人化治療方法,加快治療流程及減輕副作用。
創辦人余志承表示,香港有一流大學,較容易找到有關人才加入團隊;作為科技園培育計劃成員及中大校友,亦得到適當支援如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建議,其技術獲醫院管理局採用,在公立醫院為病人提供癌症檢測,他對此感到鼓舞。
北上手續繁複 盼港府支援
惟他們在港尋找投資者時卻屢碰壁,余指香港投資者較着重短期回報,正嘗試接觸內地投資者;他們亦計劃進軍內地市場,但內地有關資格的申請手續繁複,希望政府提供支援。
香港整體創業情況如何?中文大學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及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發布研究報告,去年4至11月訪問2,000名港人及2,000名深圳人士,發現截至去年中,香港成立不足3個月的初生企業創業者佔當中近5%,較2009年增逾2倍;有意創業的香港人口比例較2009年增1.7倍至近2成。
融資方面,報告指有向初創作非正式投資的人口比例較09年上升,融資金額亦升逾4成至70,565美元。報告亦比較深圳與香港,發現在創業率、非正式投資者比例等,深圳均比香港高。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及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大商學院管理學系副教授區玉輝指,香港創業數字及投資金額近年明顯上升,主因為共享空間及初創加速器不斷上升,愈來愈多人願意投資初創。
教育移民方面合作 增競爭力
對於深圳初創企業及非正式投資者比例增長均超越香港,區玉輝認為,數字愈高,不一定代表愈好,必須看當地需要發展,不須刻意追上深圳,而香港初創有較大機會打入國際市場。
他以紐約及矽谷比喻香港及深圳,香港似紐約是大都會,可從飲食、媒體、金融等傳統企業方面發展科技應用;深圳則較似矽谷集中發展高科技,他引述專家指,若雙方合作則「天下無敵」,同時可從教育、移民等方面合作,提高兩地競爭力。
區又指,深圳初創受政府支持,較容易獲得銀行融資,而香港銀行界相對較傳統,傾向進行地產融資,故須有風險、天使投資者助初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