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Google筍工 港青創業教跨文化 「世界需要創新者」 組國際團隊反填鴨
Freddy飛越文化壁壘,先衝出香港入印度Google,再回流創社企,今年將在上海擴展新業務。(被訪者提供)
撼贏3,000人考入Google,羅偉鴻(Freddy)獲聘於印度亞太區總部當管理實習生,6個月後卻放棄升職,看準「平的世界」需求創業。他在HR部門任職時見盡尖子爭崩頭考筍工,遂創辦ICE(互文教社)跨文化團隊,培訓必要的全球能力,「世界需要有更多創新者,我們想見到青年人變成改變動力。」今年拓京滬市場。
難得入到Google,Freddy在HR部門實習期間觀察僱主需求,發現了2個招聘條件:全球能力+社會創新,推動他創業。「人才要理解不同文化,懂與各國團隊溝通、挖掘各國商機,有創造能力。」
社會資源 槓桿運用
填鴨式教育有缺失,故他巧妙地抓緊中學及大學需求,以低成本提供跨文化培訓課程。
中學需求:正式課堂難訓練出全球創新人才,一般中學也缺乏跨文化資源。故他組織香港及國際生導師團隊,為中學生上跨文化課。
大學需求:港生、國際生及內地生關係疏離,他就向科大等商學院推銷團隊實戰服務:幫大學生製造國際團隊經驗,向服務社區的共同目標發展,有助「省靚」CV。至今說服70多導師加入,「3方共贏,商學院品牌有助宣傳,他們也需要服務社區。」
1,000元教跨文化課
全球團隊導師有來自也門、斯里蘭卡、喀麥隆、科威特、毛里裘斯等各地學生,他們共同設計課程改善中學教育,如:非洲藝術、印度足球課;以德國貧富懸殊數字教統計課;把日本人帶入內地歷史堂,令學生明白日本人對二戰的看法。「全球元素融入課堂,連付不起錢的中學生都能接受跨文化教育,這個社會任務已經運行4年了。」
所有學校都要保證不收學生分毫,但他會收學校1,000元行政費。「最初完全免費,學生出席率低,學校會覺得免費代表服務差、不可靠。」後來收費反證明有質素。至今服務40多間中學,包括有聖保祿、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不限於窮校。
社企探訪團 銀行家也感動
曾服務數千名學生,其中1/4學校問有否跟進課程,Freddy再推銷兩岸三地交流團等服務。上次他帶團去台灣探訪社會創新農場,「他們把精神病康復者變農夫,農舍變生態旅遊點。」再到上海看城市綠化、網銷,「接受不同文化衝擊,後來有iBanker、企業顧問離職去孟加拉、美國做社會創業家,又有人在香港開聾人咖啡館。」
創業半年就收支平衡,09年他獲「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冠軍,11年又得青年社企創業者大賞,贏取22.4萬元創業資金。今年,他一個人飛去上海建新團隊,「世界需要創新者,我們想見更多青年人變成改變動力。」
撰文:鄧玉燕
資料來源 Sourc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