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港內地生寧打工不創業
之前筆者探討了移民創業與香港發展,指出環觀各國,移民一般較本地人更傾向自僱及創業,但大部分人也認同,異地創業不是一條平坦路,移民較當地人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和困難,包括語言障礙、文化價值觀和思想上的差異。由於移民大多不熟悉新環境,社交網絡範圍又狹窄,一旦得不到家人理解,社區或政府支持,即使有創業意向,最終大多放棄理想。筆者在香港也看到類似例子,當中不少是剛在香港畢業的內地大學生。
近年香港各大學就讀的內地生不斷增加,畢業後大多留港發展,卻不願創業,這是因為香港的就業環境仍然十分吸引,不難找到高薪工作;有報告指出,內地畢業生平均薪酬比本地學生高出五至十個百分點。創業畢竟沒打工那麼簡單,不能保證有穩定收入,往往更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對一個剛畢業的內地生絕不容易。因此,不少人寧先找一份工作,一方面賺錢,另一方面吸取社會經驗,建立相關人際網絡,以及尋找合適機遇。
不難找到高薪厚職
筆者早前跟數名在港畢業的內地生傾談【註】,他們大多認同雖然香港是國際城市,但相比過去,包容性及流動性卻開始削弱。他們覺得香港不再像以往般歡迎及接受內地人,加上佔領中環、驅蝗及反水貨客等事件,更令他們覺得港人缺乏包容,對香港的感覺有所改變。此外,部分人認為香港的創業條件不太好,很多行業已經定型,被幾個大財團壟斷,市場缺乏上流性,與內地相比發展空間較少
地方政府建「孵化器」
相比起香港,他們覺得內地創業氛圍更濃厚。近年內地許多地區政府相繼撥地興建「孵化器」,給本地及海外年輕創業者,其中一個例子是深圳前海的夢工場。那裏舉行很多創業推廣活動和比賽,提供辦公室和資金,並安排傳媒和不同行業者參觀「初創」公司,以助提高知名度及增加發展機遇。由於內地「孵化器」眾多,創業資金充裕,要求的創業條件沒那麼嚴謹,加上近年來內地經濟發展迅速,故吸引了很多人前去發展,不論是港生或內地在港畢業生。
其實香港也有不少機構都提供類似的支援、活動和比賽予創業者,但許多項目限香港本地人(需在港住滿7年或在港出生),限制較多,因此很多內地畢業生無法受惠。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以提升香港的創業氛圍,例如放寬對內地人申請有關項目的限制,或找更多機構與贊助商來支持有潛質的創業者。
港擁法治與地理優勢
儘管在香港創業不容易,但仍有部分內地畢業生望留港創業,這是因為他們覺得內地在規管上,很多地方都很模糊,反之香港一切以法律為依歸,所以覺得把整盤生意放在香港是非常安全的。此外,他們認同香港擁有地理位置的優勢,且覺得香港人特別敬業,做事很專注,具備區域和國際視野;不像很多內地人創業是為了賺快錢,也只會跟着模仿,沒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由此可見,香港仍然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創業地方,而要令香港成為具獨特性質的創業樞紐,那我們就需接受不同國家和地方的人才。同時,香港需要維持其核心價值與優勢,否則會遭到其他城市挑戰。此外,在港內地畢業生如想實現創業抱負,也需要努力,而不只是期望得到別人支持。
筆者有4項建議給政府及相關團體,希望有助這群在港準備創業中的年輕人。
1. 放寬在港畢業的內地生的創業支援要求和限制,例如讓沒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但決意或已經創業的在港畢業內地生申請。
2. 促進多元文化和移民融合,以創建和諧的創業氛圍,例如鼓勵在港畢業的內地生和本地學生多作交流。
3. 跨部門和大學合作制訂更有效的政策去鼓勵內地生留港創業,包括招募有意創業的內地青年來港進修,申請創業移民簽證,安排研討會。
4. 給予更多支援去認識及參與社區,加入商會及本地宗親團體,去幫助他們找到好的導師,擴大社交網絡。
作者:區玉輝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主任
註:筆者正在完成由中央政策組資助的創業移民項目。
#區玉輝 #經管智慧 #商管啟示 - 留港內地生寧打工不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