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香港深圳兩地創業活動大幅增加 專家呼籲雙城優勢互補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葉丹)日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商學院創業研究中心與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攜手發表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香港及深圳的創業活動正不斷增加。

據悉,這項研究題為「全球創業觀察(GEM)香港及深圳研究報告2016-17」,由中大創業研究中心、浸大工商管理學院、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及匯賢智庫攜手進行,針對現時本港及深圳的創業活動情況作深入分析。研究報告除了把深港兩地創業生態系統的最新狀況與過往的指標作比較外,還結合全球其他65個經濟體的研究成果成為國際指標。此項研究是「全球創業觀察」(GEM)的一部分,GEM是全球最前沿和權威的對比創業研究,一直為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行等主要國際組織所信賴的創業資訊來源。

近年香港及深圳對初創企業生態系統的支援都有長足的增長。 「GEM香港及深圳報告2016-17」顯示,深港兩地在2009至2016年的創業率大幅上升。截至2016年中,香港成年人口中的早期創業比例約為9.44%(2009年為3.64%),而深圳則為16.04%(2009年為4.8%)。增長動力來自深圳新創立企業的急劇增加(+284%),而對比2009年的統計數字,香港初生企業的增幅亦十分明顯(+206%)。此外,深圳和香港兩地擁有一定規模企業的比率亦分別增長389%和109%。值得注意的是,當香港及深圳的創業率均有所上升,中國其他城市的創業率卻不升反跌,反映深港兩地已發展出別具一格的創業文化及生態系統,獨立於內地其他地區。

從研究結果發現的正面轉變不限於早期創業率的上升。研究團隊亦觀察到創業態度和創業家意向的重大轉變,尤其是視創業為商機的人佔香港成年人口的比例更上升至56.8%。在深圳方面,相同比重的受訪者表示擁有足夠技能和經驗成立新業務(35.8%),另有36%受訪者表示有意在未來兩年內創業。香港有意創業的人口則從2009年的7.3%上升至2016年的19.7%,升幅高達170%。同時,深圳有意創業的人口亦從17.6%上升至36%,升幅達到105%。根據研究,促進創業意向的有利因素包括文化條件、創業態度、對自己技能的認同,以及對創業實踐的接觸。在深港兩地,成功的創業家社會地位正不斷提高,並受到當地傳媒的追捧。

在融資方面,香港早期企業的資本需求較深圳的早期企業家為低,原因可能是香港企業的技術門檻較低。深港兩地有92%新生企業家表示,維持企業運營的資金主要來自其積蓄。在深圳的新創立企業融資方面,家庭仍然發揮了很大作用,與本港的情況有所不同。在銀行對初創企業的支援方面,深圳亦較香港為多,私募創業投資者的情況亦與此相同,原因可能是當地創業率較高,對市場的利好影響較大。在香港方面,眾籌則是早期創業較常見的融資方式,顯示藉這種途徑融資已日趨成熟。

對應創業率較高的情況,研究團隊亦發現深港兩地的非正式投資者文化日益濃厚。至於成年人口之中的非正式投資者比例,深圳(20.5%)較香港(6.5%)為高。事實上,綜觀研究範圍內所有經濟體,香港及深圳的非正式投資者慷慨程度名列前茅,分別貢獻高達$70,565美元及$76,112美元。是次研究亦發現深圳的投資模式出現了重大轉變。在2009年,創業者較傾向家人募集資金;但在2016年,首選集資對像已變成了朋友和鄰居,與香港的情況相若。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還訪問了39位香港及37位深圳創業專家,了解他們對深港合作以提升兩地國際競爭力的意見。其中最多專家建議發揮兩地產業優勢互補作用。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大商學院管理學系副教授區玉輝指出:「若香港和深圳聯手建立互補的創業優勢,將會增強雙方在國際和內地的競爭能力,這亦可為建立『港深大都會』邁出第一步。」

浸大工商管理學院研究副教授Marta K. Dowejko博士表示:「放在香港和深圳面前的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深港兩地藉發揮相輔相成的生態系統兼容性,配合支持初創企業的非正式投資文化,足以建立一個獨一無二,並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初創企業樞紐。深圳的初創企業具有優勢,能夠實現具有高增長潛質的創新意念;香港的企業家懂得如何把意念提升至更高層次,以確保其長遠的可持續性。若香港和深圳能攜手合作,將可擁有舉世無雙的競爭優勢,而今年的GEM報告對此亦已提供佐證。」

http://kb.southcn.com/content/2017-02/17/content_165395279.htm

Date: 
Friday, February 17, 2017
Media Name: 
Southern Daily 南方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