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遺漏企業社會責任這堂課
中國古代的教師「是經師,也是人師」,在學習中強調知識與德行並重。然而,在現代大學和研究院裏,由於學分制的制度設計,教師的角色大多僅局限於專業技術知識的傳授,少有人格的薰陶。因此,很多重大的企業醜聞出現後,人們不免把矛頭指向商學院,質疑僅僅傳授「商業技能」而不重視「商業倫理」的商學院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
海外重視社會責任教育
2001年底爆發的Enron破產案件,在資訊揭露不清、隱瞞負債和貸款資料、政商利益輸送等連串醜聞的背後,主角們正是一群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些商學院奇才所搞出的企業重大弊案,讓全球各大商學院洗心革面,重新反省商學院教育的價值與定位,並開始增加「企業管治」、「企業倫理」、「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社會責任」等課程。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等著名學府,這類課程都備受MBA學生歡迎。
重視案例教學的哈佛大學商學院也在2004年出版《ProfitswithPrinciples:SevenStrategiesforDe-liveringValuewithValues》(中譯書名為《助人為獲利之本:哈佛案例研究六○》)一書,記載全球各類型企業,在競爭壓力加劇、社會期望上升的氣氛之下,如何處理現實社會的各種衝突,進而將之轉變成為商機。作者透過書中所記載的六十個知名企業個案,說明一方面注重自身盈利能力、一方面也追求公眾利益的企業,才是明日最成功及最有競爭力的企業。
不過,在商學院教育的「實用主義」主流思維下,不免有人會懷疑「社會責任能教出來嗎」?「這類課程有實際用途嗎」?然而,在今年公布《華爾街日報》HarrisInter-active的年度商學院調查中,就反映了招聘企業的人力資源主管的看法已經大不同以往,調查中84%的企業表示,希望所招聘的MBA畢業生能夠展現出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在面試時展示具有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責任感。
加大柏克萊分校的哈斯商學院所招收的MBA新生中,竟有四分之一是被30多個與社會或環保有關的課程所吸引而來,其中「社會企業家精神」、「新興市場的經營策略」、「戰略性企業責任」等課程,讓學生們能夠從企業和相關社會責任的角度來思索管理理念和企業策略,從而開展必要的財務分析。著名的快餐連鎖店麥當勞在該校成立獎學金,挑選學生對其牛肉供應鏈中涉及的社會、環境和財務議題進行研究。互聯網入口網站的領導者雅虎公司,也從該校招聘MBA畢業生,負責「雅虎慈善」(YahooforGood)專案項目,旨在協助雅虎的用戶開展有價值的事業,希望不但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也符合企業本身的利益。
亞洲企業學府重視不足
歐洲社會商業學會(EuropeanAcademyofBusinessinSociety)在去年所出版的一份《倫理企業》(EthicalCorporation)專刊中,臚列了全球商學院在企業責任教育方面的進展。在報告卷首開宗明義表示,環保和企業責任已經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核心焦點,因此商學院必須在課程設計中,確保下一代的企業領導人具有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報告中發現,一些歐美大學已經開始成立專門的企業管治、企業責任的碩士學位課程,並且深受當地企業重視。然而另一方面,亞洲企業仍然過度沉醉於短期利潤,而忽略了社會責任所帶來的長期好處。在此背景下,亞洲的商學院也還遠落在西方學府之後,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議題反映遲緩。
中大工商管理學院曾在5月初舉辦本港首個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可惜活動曇花一現,在傳媒也未激起太大迴響,也很難說對學生產生具體的訓練成果,更遑論有什麼深遠影響。其實,真要發揮影響力,必須考慮在課程設計裏注入相關必修或選修科目,讓學生在經常性的學習中潛移默化,學習成功企業貫徹社會責任、助人且獲利的案例,並思考亞洲的企業如何迎頭趕上。
香港是一個國際性的商業城市,每年都有眾多優秀的中學生和在職人士,選擇進入商學院本科和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就讀。然而,商學院高層在爭取學生以及國際排名方面不遺餘力,卻可能忽略了在引導社會和商業潮流方面的重要角色。在各種大學排名顯得有些庸俗和氾濫的時刻,本港商學院所遺漏的「企業社會責任」這一堂課,不但是莘莘學子重要的人格養成教育,也是能夠讓自己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最重要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