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整合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
經機會所點名的6大優勢產業之一:文化創意產業最近頻頻曝光,給外界感受到特區政府要擺脫以往在這方面給人只講不做的印象而要大有作為。
跨領域思考 整合解決問題
「創意香港」辦公室已正式成立,負責協調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電影發展基金、電影貸款保證基金、設計智優計劃及創意智優計劃。更在創意企業的推廣和文化保育方面,分別跟貿發局和發展局合作。
創意辦總監一職亦正公開招聘,跟招聘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一樣,要勝任此職的人士不但要有國際視野,並且要深具本土意識,對政府官僚系統的運作、民間文創組織的訴求,和商業機構的利益,撫通撫透。簡言之,此君一定要善於越界和整合。
其實「越界」和「整合」正是文創產業的核心。越界者,就是能夠跨學科、跨領域,作多角度思考和整合來解決問題,並創造出動人的內容和形式及高價值的知識產權。當中的取捨和判斷,需要一份深厚的人文關懷,在文化和產業的兩端角力下,沒有顧此失彼。
推動創新文化,發展創意經濟,使所處的城市及區域活力不斷,創造出更多商機和高增值的就業機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實踐出來是需要產業規模帶動和科技上的廣範應用,並需整合到內容生產和分配的系統及網絡上。在2003年中策組所公布的香港創意產業基綫研究報告,當中涵括了建築、廣告、設計、出版等11個行業,就是為推出政策、發展創意叢集(Creative cluster)和培訓人才打下概念認知的基礎,來刺激未來更多「越界」和「整合」的活動。
複合型人才 寥寥可數
6年過去了,連國內也早已把「創意」二字掛在嘴邊來談和經營以往所命名的文化產業,而不是光靠5年計劃的指導和創意產業園的開發。
這裏要謝謝John Howkins(見知識庫),在對他來說是一塊文化異地上播下不少創意經濟的種子,雖然他還需要繼續努力在中國內地去宣揚以知識產權創造價值的福音,來抗衡「山寨」的威力。而在設計界中名聲顯赫的IDEO在上海開了分店也有助國內去認識有關「越界」和「整合」的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和擁有T型人格(見知識庫)的設計人。
回望香港,有能力不斷「越界」和「整合」的複合型人才還是寥寥可數,雖然理大、中大、城大、浸大和港大等在其課程中已逐漸引入結合了管理、創新和文化元素的教學內容,但課堂上所用的書本、研討中所引用的個案,還是較多西方的作品或台灣和內地的繙譯。當中所敘述的情況和經驗,總有點遙遠的感覺,搔不着癢處。
港欠本土論述好例子
畢竟當代文化是在全球和本土間拉扯,我們十分需要多點本土論述,不但在學術研究方面,而且在更普及的大眾讀物方面,都需要多一些本地作品。
近年中國和台灣的本土出版也愈來愈多,並且不乏較普及的出版物。由台灣三采文化出版,鄭秋霜執筆的「好創意,更要好管理」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以記者敏銳的觀察力、操控文字的功力,抓緊讀者的興趣,寫出一本可讀性很高的著作。
書內記述了一群創意企業家如何「越界」把創意和管理好好「整合」起來的真人真事。看過人家的成就,也是時候問:我們的文字工作者何時為香港的文創產業,發掘和尋找本土的「越界」和「整合」的故事?
----------------------------------
知識庫
‧John Howkins為國際創意產業界的大師級人馬,著有暢銷書《創意經濟》(The Creative Economy,2001年出版)。英國創意經濟的分類,即由他所奠下。
‧所謂「T型人才」,即一方面擁有專業知識(直軸),同時還具廣泛興趣(橫軸)的知識型工作者。
撰文:孫耀先 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