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資者」助中小企
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因為香港銀行注重資產抵押,而不關注企業的業務前景及管理素質。對於創業者,他們得不到銀行及其他融資機構的青睞,因為一來風險較大,二來對管理階層沒有信心,而最後當然是抵押品不足。筆者最近接觸一家英國的「天使投資者」機構,跟機構的負責人會晤,相信他們的運作方式可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的機會。
受助企業較易成功
所謂「天使投資者」(angelin-vestors),源出美國,他們大多數是退休的公司高層及專業人士,生活無憂,將大部分的財富放於一些穩妥的投資,例如藍籌股份、低風險的基金及物業投資,以保障舒適的生活;另外的小部分財富投資是「消閒」作用,所以回報是次要的因素。
「天使投資者」投資時考慮的是企業的願景,例如他們對社會有承擔的話,會對社會企業有興趣,因為大家理念相同。又例如企業的業務是他們所專長的,他們會投資及出任董事,參與管理,目的是打發時間,不想無所事事。但一般他們只會擔任非執行董事,善用過去的經驗及人脈關係,而不干涉公司的日常運作。
「天使投資者」跟「創投基金」(venturecapital)相同之處是,投資屬短期性,數年後企業透過上市或股權回購,「天使投資者」會將資金撤走。不同之處是,「創投基金」是投資人士集中投資金額,交由基金經理選擇投資項目,不參與業務運作,投資金額較高,動輒數千萬美元,風險十分高。
以美國目前情況來說,「天使投資者」組織超過300家,活躍的投資者超過100萬人,而平均投資額約每項45萬美元。根據美國哈佛大學一項研究報告,「天使投資者」資助的企業比其他融資渠道的企業較易成功。筆者認為這與企業經過嚴格篩選及投資者利用過去經驗直接參與經營有關。其實,現時的所謂「天使投資者」,有部分是作為正常投資,亦即將回報放在首位。
免費經驗指導及人際網絡
香港的「天使投資者」剛剛起步,當然沒有美國及西方社會那麼活躍。但本港「天使投資者」的背景較為多元化,除了富裕的退休人士外,還包括內地回流的廠商、富豪後代、律師、會計師及其他專業人士。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業中心」(CentreforEntrepreneurship)則邀請其校友作為「天使投資者」,向有潛質的企業融資。一些香港的外國商會亦提供類似的投資配對服務。筆者所接觸的英國公司,目前剛剛在香港展開業務。他們對有興趣獲取融資的企業先收取入會費約港幣1萬元。會員提交的投資計劃書,會分發到公司的「天使投資者」名單。有興趣的投資者會晤企業代表,作進一步了解及挑選。成功配對後,公司收取投資額的5%,作為佣金。
「天使投資者」對香港及內地來說是一個較新的概念,企業除了解決資金問題外,還可以有機會免費得到投資者的經驗指導及人際網絡,大大提高成功機會。創業人士通常只懂生產,對市場推廣及財務管理一竅不通,而「天使投資者」可以填補這個空白。
對於發揮「天使投資者」的作用,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商會及金融機構聯合舉行展覽會及研討會,使大眾明白「天使投資者」的意義;「天使投資者」與企業即場配對,作初步了解。
二、銀行成立部門為客戶做配對,主要是創業人士而銀行不願意貸款。
三、政府提供優惠為社會企業尋找「天使投資者」,包括稅務優惠及現金補貼。
四、培訓機構為「天使投資者」培養人才,涉及公司管治、商業法律及撰寫計劃書等技能。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副主席劉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