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3熱潮,慎思2014創業
如果你每天都會看LinkedIn,你可能已經留意到維珍集團的創辦人理查德布蘭森,在該社交網絡宣稱2014 年將會是創業家年, 而創業也是新一年觸動全球的一個大意念(Big Idea)。他說科技大大減低新一代創業者的創業成本,給他們釋放出更多商機。
香港的IT 初創公司會否在未來一年像去年一樣乘勢出擊?我翻查過去一年在身邊及朋友堆發生的好些事,都引證出資訊科技界自2008 年金融海嘯後,乘着流動媒體跟社交媒體結合的趨勢,已重拾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科網潮的部分勁頭。
去年1 月, Silicon Dragon 的作者Rebecca Fannin 在福布斯(Forbes)雜誌的一篇題為「初創企業文化能否在香港生根? 」( 「Can A Startup CultureTake Hold in Hong Kong?」)的文章寫道: 「我看見一個初創基地在香港開始出現。這對一個看來要注定被北京及上海——兩個生機勃勃的科技中心拋離的地方來說,不失為一件好事。」("I see thebeginnings of a startup hub happeningin Hong Kong ---- a good thing sincethe city has seemed destined to be leftbehind by the high energy found intech clusters of Beijing and Shanghai.」) 對Fannin 女士來說, 在一個以金融地產主導的城市,尋找出一家成功的科技初創公司,實在殊不簡單。
然而,自2013 年1 月開始,鼓勵IT創業的大事小事,在我身邊一件接着一件發生。
1 月:創不同MaD Venture FellowsProgram 吸引了31 位來自美國、印度、以色列等年輕的創業家,期望藉着這比賽機會把香港重新放置在全球創業的地圖上,並鼓勵社會創新。
3 月:《福布斯》雜誌的另一篇文章,列出4 個除矽谷及紐約外新近冒起的科技重鎮。當中包括第4 位的英國倫敦、第3 位的以色列特拉維夫、第2 位的美國首都華盛頓,而第1 位竟然是香港。雖然排名次序有商榷的餘地,但文中卻點出近年由歐美傳入香港的共用公作空間(co-working space) 有助推動香港初創企業,當中包括Cocoon 及Hive等。
4 月:創業周末Startup Weekend在位於香港仔的M21 舉行,像全球其他創業周末一樣, 以駭客馬拉松(Hackathon)的形式進行。
6 月:由香港互聯網協會、數碼港和香港科技園公司聯合主辦,並獲得多間本地院校和組織支持的全港第一個專為專上學生和畢業生而設創業啟蒙訓練營——香港創業實驗室(StartLab.HK),從3 號到8 號整整5 天內為他們進行特訓。3 個主辦單位在月底更再接再厲, 由27 至28 日在數碼港舉行了World Internet Developer Summit2013,主題是大數據(Big Data)。同月,香港投資推廣署(InvestHK)推出StartmeupHK創業平台。
11 月: 創業周末Startup Weekend本年度第二次Hackathon,假「好單位」(GoodLab) 舉行。另外,Google 和香港中文大學合作推出創業培訓計劃,讓本地表現出色的創業家有機會到Google 美國北加州總部考察,藉以擴闊他們的視野。執行主席施密特(Eric Schmidt) 更出席中大交流會,作簡短的演講及與青年代表對話。香港官產學研單位代表,都有到場一瞻風釆。他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香港缺乏科技人才,不夠科研大學及相關科技軟件企業吸引和招攬他們!
12 月:最佳資訊科技初創企業獎Best ICT StartUp Award 及StartmeupHK創業論壇成為2013 整年的壓軸項目。前者是互聯網協會本年度再接再厲,鼓勵創業的相關活動,後者是政府資助的比賽,並且加以商業配對、尋找融資,來招攬全球精英參加,用以推廣香港成為區內創業樞紐。
除了上述的活動,一年一度的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社企民間高峰會及香港社會企業挑戰賽,都如常舉行,愈趨成熟。一些共用工作空間更定期舉行開放日、示範日、工作坊,推動本地創業生態圈不斷茁壯,Cocoon、Good Lab 更是當中的佼佼者。由美國來港設立的GeneralAssembly,更趁機開班授徒,傳授Lean Startup、UX、網絡及流動應用的開發知識和技術。
勿跟風須保優勢和客路
不過,從融資的角度看,香港仍未是海外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及天使投資(Angels)的寵兒。施密特的一句話此刻言猶在耳。許多本地公司寧可取道紐約和矽谷的Accelerator 渠道,也不會在香港呆等。來港兩年本想搞活香港Accelerator計劃的Paul Orlando 最後選擇回美國。臨別前,搞了一個送別會,他坦然說出venture capital backed 模式在香港很難實現, 他較看好corporatebacked 模式的成功機會。如果有看過宋漢生、高重健、和李勁華的文章,大家都會知道venture capital model 是看重traction,而香港初創公司往往為了生存,夾在做服務外包和自己產品兩極的中間,平衡不好,兩邊不是人。有些人更為了減低成本,選擇借助由政府來的幫助,入了孵化計劃(incubation program),但卻不善協調官方程序和公司需要,不但導致現金流失控,而且喪失市場焦點,在成長路上徘徊不前,更遑論有快速增長!
所以初創公司在新一年仍要看清形勢,不要因淘寶在「光棍節」一天銷售額突破300 億元人民幣、騰訊股價勁升、HKTV獲批收購中移的流動廣播綜合傳送者牌照,就誤以為IT 創業光環再現,因而自陷困境。記住不要跟風,專注product-market fit,以保住自己的優勢和客路為上。長遠來說,香港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社會怎樣處理失敗和風險,如何看待創意和創新。Outblaze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蕭逸甚至說家長是關鍵,因為他們深深影響新生代怎樣面對學業及未來。
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
孫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