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早前舉辦了「灣區經驗:循證政策研討系列(Bay Area Experience: Evidence-based Policy Webinar Series)」網上研討會,講者探討了如何能讓香港青年重新思考與想像在大灣區創業的未來,並於《01開講》撰文分享。
近年來社會積極探討大灣區發展的優勢及機遇,在大灣區創業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因為不同的研究計劃,筆者常與青年人接觸,發現部份香港青年人覺得創業只是一個不可能的夢,對於到內地發展也不太有信心。社會若能重新思考大灣區的發展空間及香港企業的定位,以實際例子擴闊青年人對未來發展的想像,有助他們突破心理關口。在制定及推行有關大灣區創業政策時,除了推廣經濟願景,也需要切身考慮年輕人的身分認同及情感,難題方能迎刃而解。
隨着香港近年逐漸融入大灣區,區內的創業優勢亦開始被注視,這些優勢包括生產成本低廉、人力資源充裕和科技配套成熟等。大灣區市場龐大,更可以跟全國接軌,而且各個城市互相配合推出整體政策,使區內合作更為便捷。在大灣區創業看似水到渠成,然而現實中不少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輩,對前往大灣區發展相當猶豫。就算有意到內地發展的青年人,也只有少數會考慮創業。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及匯豐銀行在2021年進行的「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就業競爭力研究」訪問了720名有興趣到大灣區發展的大學生,當中有八成同意「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前景理想」,但只有7.5%表示有創業的想法。
香港青年擔憂兩地文化差異,令工作及創業上均難以適應,不難理解。現時在大灣區城市創業的香港青年人大多本身已經有內地發展的經驗,例如是在香港生活的內地人,或父輩已經在內地工作或創業,或曾經有在內地生活和讀書經歷的港人。香港的初創公司在大灣區其實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值得大眾留意。
在過去幾年,香港開始有「獨角獸」企業的出現,「獨角獸」(Unicorn)企業是指成立不足十年、估值超過十億美元而未上市的科技初創公司。「獨角獸」的意思是指這些公司在投資市場上很罕見,這個概念慢慢被廣泛應用,泛指成績好的科技初創公司。商湯集團(SenseTime)是一個好例子,該集團起始是由中文大學工程系畢業生在香港成立的初創公司,研發多項AI人工智能技術,成績斐然,進而在世界各地及中國內地(包括大灣區)多個城市均有業務,2021年底更成功在本港上市。
要令香港初創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少專家提出香港可與深圳加強合作,相輔相成。但直到現在,期望中的合作仍在初步階段,未見成形。近年香港政府鼓勵青年到內地發展,政策的理論背景大致是內地經濟發展理想,香港卻沒有太多發展空間,並且是落後了,所以青年人應該到內地才會有機會。因此,現時關於大灣區的宣傳大多只圍繞着其龐大市場和高速經濟發展等優勢作為吸引力。
大灣區的龐大市場確實是一個有利「獨角獸」成長的因素。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在2021年得到「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推出了名為「MAKE a DASH」創業支援計劃,支援13支本港初創團隊,其中5個團隊已經得到大灣區城市的營業執照。筆者訪問了參加計劃的13個創業團隊,了解他們到大灣區發展的原因,所有參加者都一致認同大灣區的龐大市場是最主要的誘因,其他原因例如生產需求、資助、人際關係等只佔少數。
在高速經濟發展這個優勢方面,在過去二十多年,全球經歷經濟體系的急速發展,中國在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增長非常迅速。當時中國的家庭收入開始增長,並逐漸領先其他外國城市。可是,中國高速發展同時令到其他已發展國家感到自己在競爭中落敗了,難以接受中國突然富起來。香港也同樣出現身份認同問題和負面情感。
現時政策發展方向集中推廣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及潛力,未有考慮市民大眾的情感及歷史等因素,似乎令到相關政策的發展停滯不前。年輕一代大多沒有考慮以內地城市為發展目標,有些更會尋求中國以外的機遇。與此同時,倘若特區政府未能以實質行動去改善青年面對的社會及經濟問題,將會加劇了他們對中國的負面感覺。
中國的經濟發展對香港無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卻為香港的青年在情感上帶來多方面衝擊。在推動政策時,這些情感因素是不得不考慮的。首先,中國的急速發展令港人感到往日的精英地位受到威脅,不願意到內地發展和被比較,繼而選擇到外地發展,人才的流失令社會失去凝聚力。另外,環境的急速轉變令人失去對未來的憧憬,亦不願意冒險,情願保守地選擇固有的舊方法去經營事業和規劃人生,懷緬過去反而成為了創新的障礙。再者,香港經濟體系成熟,不同行業的經營早已有既定模式,對創業者的發展可謂困難重重,到內地發展能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要打破現局,我們需要放開懷抱想像青年人的未來,促進創新思考和創造新鮮感,開放的社會能推動資本家之間的競爭,為社會增添活力。從個人層面上,新一代青年可嘗試改變對在內地生活工作的看法,接觸新事物及新環境;同時也需要發掘自己的價值並重新定位,創造與不同地方、不同人士合作共贏的思維和空間,開闢與上一輩不同的生活及發展路向。從社會層面上,政府在推動政策時,必須要同時考慮情感因素,打造一個有心理安全感 (psychological safety) 的社會環境,令青年人可以輕鬆舒暢地表達和表現自我,從而思考及創造未來。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作者區玉輝是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和家族企業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及主任;盧家詠是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
原文網址: 灣區創業夢:重新思考與想像未來──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