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設計師:逆市創業好時機 須顧市場財務等瑣事 挑戰大

設計是現今有力的競爭武器,而有意創業的設計師不斷增加,中文大學與香港設計中心合辦的設計創業課程,預計今年報讀人數較去年增加。

有成功創業的設計師說,經濟不佳創業,可能時機更佳,但設計師營商,需同時顧及市場、行政、財務等「瑣事」,是大挑戰。

要創業,起步不易,但愈來愈多設計師有意自主事業。設計中心與中大創業研究中心去年合辦「設計與創意工業」課程,今年的介紹班前天舉行,70人報名出席,設計中心預計有近40人報讀課程,較去年多10人。

中大夥設計中心 開班授徒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區玉輝教授表示,設計中心的顧問察覺本地設計師相當獨立,惟普遍欠缺營商訓練及概念,所以他們開辦課程,希望協助設計師創業或了解如何經營一盤生意。「設計師不可不理會市場和顧客,以及財務和資訊科技知識。」

設計師要在「藝術家」和「商人」兩個身份周旋,區說:「有次客席講員翁狄森(Life of Circle創辦人)問同學『Who am I?』,這問題反映了設計師的掙扎:作品太藝術化、忽略了市場需要,設計會死;但太追隨群眾,往往被市場牽着鼻子走。」

創業的設計師打理自家品牌及工作室時,經常要考慮不少現實問題,2年前與拍檔創業的時裝設計師裴秉宏說:「設計師要兼顧不少設計與行政,例如如何推銷新作品予客人呢?海外和本地有不少展覽會,究竟如何選取合適的展覽會,接觸目標買家呢?」

小型設計工作室 逆市發圍

經濟不景氣,有人欲創業但不敢為,但珠寶設計師李詩穎卻認為,經濟不景是創業良機,「創作及宣傳成本,例如為新作品拍攝照片、製作單張,均便宜得多。經濟好景時,單是租金已經嚇走了剛起步的創業者,連商場的靚舖位都統統讓給大公司。」

小型設計工作室在逆市中亦有發圍機會,產品設計師吳瑞宏創業的日子不太長,但他說:「大公司因成本問題,根本不會承接只有幾千、幾萬的定單,反而我們小型公司,則願一試這些小定單。」他設計的一款鬧鐘,走大自然路綫,響鬧聲用雀鳥叫聲及流水淙淙聲,去年底剛完成了1萬件定單。他透露,近幾個月多了歐美客人敲門。

﹏﹏﹏﹏﹏﹏﹏﹏﹏﹏﹏﹏﹏﹏﹏﹏﹏﹏

過來人打拼心得

參展汲經驗 須耐性

曾在英國著名品牌Preen工作的裴秉宏(Baldwin),06年和拍檔馮凱鳴成立品牌「hoiming」,兩人07年開設工作室「Fungus Workshop」。

他坦言金融海嘯對他們這類小本經營難免造成打擊,「大品牌已成身份象徵,客路穩定,經濟不好仍有人買,我們這類高中檔價的小品牌,未必人人追捧,故要不斷嘗試以更佳的物料製作。」

他們最新的Pinocchio系列,取材自卡通片《木偶奇遇記》,採用了木及皮革來作材料,吸引客人。

參加巴黎、米蘭的時裝貿易展,是接觸買家的良機,不過,Balwin指參加時裝貿易展,設計師須多點耐性,「很多國際買家就算看到心頭好,也不會立即落單,故創業的設計師頭幾次參展,主要是汲取經驗。」

----------------------------------

客戶需求 不斷摸索

產品設計師吳瑞宏(Chris)2005年有機會到美國第3大產品設計公司ZIBA DESIGN,領悟設計是群體的事,絕不能個人主義。「ZIBA的設計師會和生產部門、心理學家等同事一起討論,又經常將設計概念貼在不同設計項目的war room外,凡經過war room的同事,都可以隨意貼上不同的評語,自由交流意見。設計師消化意見後,可不斷改善產品。」

亞洲的設計公司亦有這類型的war room,但大部分設計師在房內單打獨鬥,外人只能望而卻步。Chris認為,亞洲區設計文化較為個人主義,設計師較少將市場推廣、工程製作部的同事,加入自己的設計過程。今天已創立公司泓研創新,Chris仍強調設計師不可單憑經驗來推斷客戶的需要。「客戶的需要常變,設計師不摸索客戶需要、公司文化背景、消費群等,設計出來的產品怎會有競爭力?」

----------------------------------

飾物細節 一絲不苟

李詩穎(Karen)的膽識不小,2003年正值沙氏,她放棄做了8年的市場推廣工作,當上珠寶設計師,逆市中創立品牌「Karen Jewel」。海嘯翻來巨浪,捲走不少人的財富,幸運地,Karen的珠寶生意仍令她滿意,但她坦言,現在顧客消費變得謹慎,「顧客很聰明,會分辨好與壞的作品、是否原創的設計。」

她幾年前未雨綢繆,曾到意大利佛羅倫斯兩家設計學院進修,06年到日本深造珠寶設計。「日本設計着重細節,譬如一個人可以配襯甚麼色系的顏色、色度,設計師都會細膩地配搭。」日本深造的經驗,令她學懂注重設計細節,一些「細位」如寶石的背面,都要做得一絲不苟。

「好景時客人買10件款式普通的飾物,但現在他們會買一件精品;客人的珠寶知識不會比設計師少,亦重視首飾設計的細節。」她說。(完)

Date: 
Saturday, March 14, 2009
Media Nam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