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森打造 蠔油家族團隊
下星期一,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會再開講壇,探討家族企業「承先繼後的機遇與挑戰」,主講人區玉輝教授歡迎家族企業決策人及成員多多參與,希望透過真實個案研討,打破家族禁忌。
李錦記家族成員李惠森分享家族管治配方,獲區教授讚揚做得不錯。
到訪位於大埔工業村的李錦記總舵,被饗以李氏家族聚會的快樂 slide show,李惠森說:「曾有其他家族成員看後大讚。」
不在飯桌談公事
10 分鐘不到的片,記錄的盡是李氏家族聚會片段,人人笑逐顏開,最年長的李文達跟兒孫玩成一片,全無隔閡。李惠森說:「家族企業常見的煩惱,是角色混淆,因為一個人可以同時是家族成員 / 股東 / 董事局成員 / 管理層。好多人每晚返家就開董事會(像電視劇那樣),將家庭事與生意事混為一談,很不健康!」
李錦記家族刻意壁壘分明,將家族事留待家族委員會處理,「這是個重要的溝通平台,每 3 個月一聚,每次 4 天,1 年投放共 16 日去分享,專做家族 team building。」那條傳播快樂氣氛的家族影片,正是數年來縱橫日本、夏威夷、新會多地的見證。
管家族難過管公司
作為家族聚會的發起人,李惠森笑道:「管家族難過管公司好多!因為下屬要聽你講,但家人不一定要聽你支笛。但當第 5 代有人去過開會,回來講話好好玩好爽喎!同輩就自然產生興趣。」曾與兄弟齊齊飛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美國 Kellogg 商學院取經,學習家族企業管理的李惠森,自創了一套家族團隊建設方案:
Stage 1:着重團隊建設:類似新同事返工熱身期,運用大量遊戲與分享
Stage 2:減少玩的比例,加強討論家族傳承與家族憲法
Stage 3:增加培訓的比例
大學課程都無教
家族聚會又要好玩,又要有啟發性,一點也不簡單,正如李惠森所講:「講起好似好小的事,但怎樣召開,怎樣定題目和進程,連 IMD 課程都無教過。」
又難怪有些家族連這等「小事」都辦不到,「我們幾兄弟姐妹上台分享完後,來上課的外國家族紛紛約我們食晏取經。他們很好奇,在瑞士聽了 4 日課,已經累得攤下來,16 日到底怎安排?完全想像不到怎去做。」
李惠森的秘技是:1. 目標要清晰要正面;2. 氣氛要好玩,如果坐埋就傾股份怎樣分,肯定僵局;3. 換位思考,各成員輪流度題目及做主持。
專家意見 顧問商機無限
區玉輝教授過去數年專注研究國際人事管理,他說家族企業顧問的亞洲市場商機無限,但目前中大創業研究中心收集的個案有限,不像哈佛大學或瑞士 IMD 等富實戰經驗,又有市場需求,因為本地家族禁忌多多。但其實「本地知名家族中,就算分開擁有權與管理權,且業務管治出色者,亦不代表他們對家族管治一樣掂。」
----------------------------------
家族企業 4 字 在中國仍是忌諱
中國的民營企業逾 7 成為家族企業,作為其中一分子,李惠森不諱言,「『家族企業』這4個字一講出來,大多數人反應一是即時收聲,一是免談,做好生意至算。很多中國人都恥於承認自己搞家族企業,因為自覺家族企業比較低級。」區玉輝教授指,現僅中文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等少數學府有觸及這個重要課題,亟需全面提升。
李氏家訓:「思利及人」,08 年初李惠森出任全國政協,馬上動議建立一個研究集思平台,為中國逾 300 萬個家族企業出力。
----------------------------------
李錦記家族管治配方
李錦記第 1 代偶爾發明蠔油,自此不斷改良配方,家族傳承與延續、第 4、第 5 代如何交棒,也得有個配方。單是家族委員會由幾人組成,也經過多回合的討論,跟蠔油配方一樣,馬虎不得。
家族委員會成員的人數,已經改完又改,由父母兄弟 7 人組,改為加派每房子弟 1 人,李惠森說:「假如我的女兒一個無興趣參與,一個不夠能力參與,那就不須勉強,改由其他房能力最強、價值觀最脗合家族的人來擔任就好。」
終極拍板為 9 人組:因相信嚴選出菁英,人多效率低。更集體裁定:委員會成員年屆 70-75 歲便需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