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莫盲目否定家族式企業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鄭建生

一直予人「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形象的新鴻基地產公司權位之爭,終於在大哥郭炳湘被董事局罷免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職務,由郭老太擔任主席後,暫告一段落。這件事受到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新地這家企業的規模;二是豪門家族兄弟鬩牆的肥皂劇現實版本。

家族企業問題不在管理

無疑,新地是一家「家族企業」。何謂「家族企業」?事實上,「家族企業」可以有三個解釋,包括擁有權、管理權以及把企業傳給後代的意向。若說爭擁有權是「爭產」,那麼爭管理權便是「爭權」。現在出現的爭拗是爭權,並不是(或暫不是)爭產。專業管理人員便不會爭權嗎?不少評論都認為新地仍未脫離古老的家族管治模式,擁有權與管治權仍然沒有分開,影響企業效率。然而,委任非家族成員的專業管理人員來管理,便不會出現最近的權位之爭嗎?若被罷免的是一個非家族成員的專業管理人員,事件的性質有沒有改變?

嚴格來說,極少企業是擁有權及管理權完全分開的。例如匯豐控股,最大的股東也沒有持有超過一成的股權,因此沒有決定企業方向的大股東。但若一家企業大股東委派管理人員,管理權是在管理人員嗎?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管理人員是聽命於大股東的。

家族企業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並非在管理上。當然,不少華人家族企業不能擴展,沒法再上一層樓,往往是由於任人唯親,有能力的人不能一展所長,最終不能提供企業的發展動力。相反,能夠着重營商能力,將裙帶關係放到最低,吸納專業才能之士同樣能夠令家族企業獲得商業成就。新地理應屬於後者。

家族企業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在承繼上,即所謂「富無三代」的困擾。

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由1990年至2005年進行「亞洲家族企業繼承」的研究涵蓋香港、日本、台灣及新加坡共560間上市家族企業的繼承過程,結果發現香港企業繼承時,約58%選擇子嗣為繼承人,而香港家族企業在繼承過程完成前的八年內,剔除其他市場因素,股價平均下跌八成,相比台灣及新加坡股價平均下跌四成為高。

僱 主要有人情味

不少人強調家族式企業的弊端,卻忽視它們的優點。根據中文大學管理系副教授區玉輝提供的數據,全球不論東西方,家族生意是企業的主流,每個國家都有65%至80%。以股神巴菲特特別着重的財務數據returnoneq-uity(股本回報率)來比較,家族式企業比非家族式企業表現好。家族企業有非常明顯的優點,包括家族成員齊心為企業拚搏,為企業忘我犧牲及投入,有保護企業的核心信念及價值。

現在不少企管理論來自西方,但西方管理學卻有其盲點。利豐是另一家上市的家族企業,第二代的掌舵人馮國經及馮國綸兩兄弟都有深厚的西方學術底子。馮國綸銘記父親的教誨,他說:「美國是效率第一,僱主與員工關係全建基於效率表現,不講人情。我70年代讀完哈佛回香港,很『番』,很受美式管理影響。不過,我很記得父親教導我︰你怎樣對待伙計,伙計就會怎樣對待公司,若果沒有一點人情味,你休想他們對公司有歸屬感。」(《香港經濟日報》2006年2月20日,「謹守家訓:不輕易裁員」)馮氏家族亦因此沿用一百年的管理學之道︰做僱主要有人情味,不輕易裁員。

香港家族企業的管理文化摒棄了西方文化的個人至上、金錢萬能、人情淡薄的取向,因此在企業內部人事關係上強調員工團結互讓,氣氛和諧。相反,西方卻不如是,而華爾街可說是美式管理的典範。李貞淑是極少能夠在華爾街闖出名堂的韓國女子,她自述:「『在華爾街沒有朋友這樣的東西,永遠都要小心背後。』剛開始會沮喪地想:難道真是如此嗎?日子久了,就知道這種說法一點也不誇張。講電話或面對面時,假裝親暱,但是回過頭來卻是打算在彼此的背後插上一刀,這個地方就是華爾街。」(李貞淑,《我在華爾街的日子》,頁47)目標成為亞洲華爾街的香港,工作環境真的要變成這樣子?

Date: 
Monday, June 2, 2008
Media Name: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香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