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助創業者更上層樓 關鍵在融資

上周評論《施政報告》有關研發的部分,本周跟大家分享最近聽得最多人談論的話題:創業。近年傳媒不時報道年輕才俊創業的成功故事,例如從小本經營到獲得投資者注資幾億元拓展內地市場、本地創業家在不同比賽中獲獎,甚至把產品拓展到國際市場等。每個成功故事背後,其實尚有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家不斷奮鬥。

谷歌和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本港在創業基地、創業加速器和孵化器、資金提供者和大學支援持續增加,創業生態系統在過去五年起錄得近三倍增長。研究結果顯示,本地的創業者接近九成以自資作種子基金,只有6% 資金來自銀行,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缺乏創業資金是最大挑戰。

創業難,守業更難。政府應探討新創企業發展成中小企所需的支援,例如融資。借鑑台灣在營造友善創新創業環境的經驗,他們不但是資助創業,亦開始研究放寬群眾募資(Crowdfunding)的限制,擴大創業天使計劃;當地政府與美國矽谷建立聯繫,設立「台灣矽谷科技基金」,由民間業者自籌60% 向國發基金提出申請,若審議通過後,由國發基金及科發基金相對投資,為創業者提供更多資金來源和出路,藉以提高項目的成功機會。

特首天天叫青年到大陸發展,倒不如助他們站穩腳步;我認為政府除直接資助青年,倒不如支持更多同類計劃「開枝散葉」,對提高整個創業支援生態裨益更大。矽谷久負盛名的孵化器Y Combinator,除了投資初創公司之外,亦提供創業團隊訓練營,由顧問向團隊提供創業建議,成功打造許多家喻戶曉的科技巨頭如Dropbox、Reddit 等。香港開始有不少類似模式來協助新創企業團隊的計劃出現,甚至有財團加入,值得進一步支持。

特首建議成立總額3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以資金配對的形式,透過非政府機構協助年輕人創業。有消息指出,當局初步計劃與非政府機構合作,傾向由雙方以「一元對一元」形式配對出資,而香港青年協會、香港青年聯會等資金充足兼已有類似計劃的機構,很大可能榜上有名。

以基金形式提供資助的政府計劃多如繁星,能否成功培育出有能力衝出國際、商業模式可以規模化的項目?這個計劃列入青年政策,由民政事務局執行,與商經局下的投資推廣署、資科辦等部門推動的創業推廣工作似乎各自修行,能否達致協同效應?這些細節有待政府草擬,但從過往公帑資助計劃的往績來看,「青年發展基金」會否淪為「觀音借庫」式的形象工程,實在不能不警惕。

說到底,支持青年創業必先扭轉社會主流的短視、搵快錢心態。曾有統計指出,最大機會成功的公司創辦人,多數具有某行業的深厚經驗和發掘市場需要;向年輕人派錢創業能幫助一些人踏出第一步,但長遠走下去,便須有政策、文化和融資環境方能支持。 立法會議員

莫乃光

Date: 
Monday, January 26, 2015
Media Name: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