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初創搶攻東南亞 Google:增成功機會
科創潮流由矽谷吹向亞洲,更引來各地政府及大企業出錢出力支持。Google上周帶領EYE Program的10隊初創企業到台灣,與當地初創企業及投資者交流。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教路,港、台兩地創業者應放眼更多市場,甚至善用東南亞市場,增加成功機會。
連續兩天的交流中,明顯見到台灣的初創企業多以產品先行,而香港的則傾向以服務先行。簡立峰指,這可能與台灣過去有很多成功的代工生產企業有關,硬件製造業有一定根基。
BAT發展成熟 內地挑戰大
兩地初創企業同樣面對市場不夠大的問題,雖然台灣有逾2,000萬人,但在互聯網的世界,仍然很細。「人口不夠,初創企業若不拓展其他市場,很難成功。」簡立峰相信,市場較大,成功機會自然會提高。
中國市場有13億人,絕對夠大。但他提醒,內地由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形成的BAT已發展成熟,新晉小企想發展,面對的挑戰將會相當大。他建議初創企業放眼東南亞市場:「香港、台灣及東南亞的華人,加起來也有約5,000萬人,市場就不算細了。新的機會都在東南亞,尤其是移動應用程式行業。」
具本土特色App 潛力無限
矽谷的初創企業,出名很會向投資者集資,但簡立峰發現,港、台不少初創企業的創辦人,多用自己的錢來投資。而他近期所見,國際級的創投基金對東南亞市場非常感興趣,可見新機會就在那兒。「近期見到一些初創企業,很快就拓展至區內3、4個城市,變成區域性企業。從創業基金的角度看,價值即時提升。」
2010年成立的創業加速器AppWorks,除舉辦加速器計劃外,亦有投資初創企業。其創辦人林之晨亦表示,未來會多留意在東南亞發展的公司。他解釋:「現時東南亞人使用的應用程式,多來自歐美,不夠本土化,用家要反過來自行適應那些應用程式。」故此,具本土特色的應用程式應有發展潛力,他舉例,台灣的EZTABLE餐廳訂位應用程式,已進軍泰國及印尼市場。
勿只顧收集數據 須懂活用
除了發展新市場,簡立峰認為初創企業也應向新領域如穿戴裝置、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作嘗試。協助傳統製造業連接雲端服務的初創企業HWTrek的首席執行官王仁中表示,物聯網是未來的機會。「台灣近期熱談IoT,但發展仍很慢,很多人愛去研討會,但不是太多人實際地去做。」
他提醒初創企業不要只顧着透過硬件取得數據,卻忽略了收集到數據後,如何連接後續的服務。如一些醫療器材利用物聯網收集到數據後,卻未能真正幫助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