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社會創新︰緣起、階段、要訣

近年來,大眾對社會創新的關注及討論日漸蓬勃。正如對創新的期許,不少人期望社會創新能幫助紓緩甚至解決愈趨複雜的社會問題。公眾亦意識到現代社會問題並不能完全依賴傳統福利模式解決,亦幾乎不可以只靠單一界別就能徹底解決問題。近年確實有不少社會創新的嘗試及成功例子,從針對弱勢社群的小額貸款(microfinancing)、公平貿易、眾籌,到一些協調醫療服務的網上平台(如微信醫療平台),以至公眾參與城市重新規劃等。聯合國的Block by Block 計劃就是一例,透過線上遊戲Minecraft推動群眾一同重新規劃自己的社區。

正如不同人士過往對「創新」的多種理解,各界對社會創新亦有不同定義。史丹福大學出版的《史丹福社會創新評論》(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期刊,把社會創新定義為「較新穎、比現行方式更有效和具可持續性,並以社會整體而非個體為對象的一個解決社會問題方法」。

致力研究和發展歐洲社創及社會投資的智庫Young Foundation,所提出對社創的定義亦廣為人接受。它提出社會創新是泛指一些新的方式,不論是產品、服務、模式、市場、程序等,能對應社會需求(比現行方式更為有效),同時促進甚至建立新的社會關係及效能,以及更有效運用資源及資產。

對於社會創新,有些人比較關注其過程和對不同持份者所產生之價值,有的則着重發展能解決問題的產品或方法。兩者的共通點在於社創一定涉及一些新的構思,以對應現時未被滿足的需求。

以同理心洞悉用家需要

「以新構思對應未滿足需求」的理念,亦是我們常在成功商業創新中觀察得到的。商界中的創新與社會創新固然有分別︰商業機構的主要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社會創新當然是着重創造社會價值,但兩者中的成功例子都能滿足需求,並產生一些正面影響,能做到這一點則需要對消費者或用家有深刻的洞察力。有些貌似完善的構思卻未能帶來真正改變,這是由於提出者沒有深入了解用家的習慣和局限。筆者在文末將會分享一個相關例子。

設計思考方法(Design thinking)的核心,是以同理心(Empathy)洞悉消費者或用家需要;這方法亦為IDEO及What If Innovation Partner等知名創新顧問公司所採用。筆者曾在What If任職,就見證了公司如何與慈善團體合作,以創新的方法幫助解決非洲女性割禮(Genital Circumcision)問題。Young Foundation就是受這個思路啟發,勾畫出社會創新的六個階段:靈感、提案、原型、持續發展、擴大規模及系統性變革。筆者希望在此與讀者簡單分享這六個階段的要點。

第一階段是「靈感」(Prompts):點出需求,以及藉創新希望能達到之目的。

有時候靈感可能源於如天災等突如其來的環境轉變(吹襲美國的颶風卡特里娜就啟發了幾個創新意念,解決災民截然不同的迫切需求),或是一些牽連甚廣的長期轉變,例如氣候變化就引發提倡減排及回收等的運動。另一方面,不少研究人員主動融入研究對象的生活,從中深入了解其背景,包括其資源、能力、習慣等,找出一些未被滿足的需要,亦會萌生一些創新靈感。Drinkable Book就是當中的表表者,研發者了解受眾的生活方式及局限,發展出一個能融入生活的產品:一本由特製濾紙組成、低成本、輕巧便攜的「濾水書」。

接着是「提案」(Proposal)︰識別需要,並提出新的對應方案。及後創新者需要在落實方案之前,以原型(Prototyping)測試他們的構思。測試的方法眾多,可以是情境模擬、製作草圖、紙製模型等,以至更嚴謹的實驗和試驗計劃。反覆測試、驗證錯誤的過程非常重要,不僅幫助改良構思,更提供實驗基礎,證明構思的影響力,這對吸引更多資金及將來發展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試驗證明有效後,下一階段是把構思發展成在經濟及操作上可持續的模式。在此階段有幾個範疇需要特別注意,包括資源及資金來源、穩健的商業模式、健全的操作模式及管理架構,以及員工與合作網絡等管理環節。

當一個創新構思成功被推行,它就能進入「擴大規模」(Scaling)階段︰使構思成長和廣傳。創新者在這階段會擴展組織、將品牌授權或推行特許經營,又或是單純傳播理念。Liter of Light 就是一例,它是一個把廢棄膠樽和漂白水化身成太陽能燈泡的運動,最先在菲律賓推動,意念很快便在印度及孟加拉等亞洲國家不脛而走,之後甚至傳到非洲及南美洲。

系統性變革帶來更多創新

最後,少量社會創新構思可以進入最後階段「系統性變革」:構思帶動持份者重新設計或建構整個系統,通常涉及系統中的所有界別。「系統性變革」的例子可見於近年來綠色運動的發展。它早年由社會運動(從保育到環境保護主義)及志願機構(如綠色和平)主導,其後商界逐漸響應,改良商品,並增加對外公布其對環境影響的透明度。消費者的行為亦隨之改變,例如更多選擇可持續的產品,亦養成回收的習慣。這種系統性變革無疑帶來更多機會,在商品、服務及系統上推動創新。

這六大階段不全然是一個線性模式,反而更貼近一個迭代(Iterative)過程。雖然每個階段均為重要,卻不是每個創新構思都能走到後期的「擴大規模」及「系統性變革」階段,為數不少可能只停留在「持續發展」階段。但無論如何,能否在第一階段有深刻的洞察,並藉此啟發創新,是構思的成敗關鍵。

筆者希望以一個來自印度的例子作結。有一個慈善團體與當局合作,在一個偏遠地區建設污水處理廠,希望為居民帶來潔淨水源,但處理廠的使用率一直偏低,因為局方設每次最低取水量,處理廠又只在辦公時間開放,村內只有婦孺有時間去取水。對他們而言,在沒有任何器具協助下,要把數加侖的食水運回數十里外的家是相當困難的。因此他們情願冒染病的風險,從附近受污染的水源取水。其實村民的真正需要是一個方便且配合個人生活作息的潔淨水源,處理廠卻不能滿足這需求。

另一方面,The Drinkable Book 的紙濾水書及Lifestraw 便攜式濾水器在當地更成功,因為它們都能對應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和限制。這例子正好說明,要推動成功的社會創新,單靠一個好的出發點並不足夠,正如在商界中的創新,深刻的洞察力是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

作者為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 徐苑思

#徐苑思 #經管智慧 #商管啟示 - 社會創新︰緣起 階段 要訣

Date: 
Thursday, January 21, 2016
Media Name: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信報